为深化落实《北京市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工作方案》的精神,探索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策略和路径,激励学校美育工作特色发展,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美育发展新局面。2024年11月28日上午,由海淀区教委美育和校外教育科、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美育教研中心主办,海淀区红英教育集团承办的主题为“美,是心中开出的花”的美育研讨会在海淀区红英小学唐家岭校区举办。此次活动旨在展示各学校美育行动的成果,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海淀区各学校美育发展,突出展示海淀区从全学科视角落实推进美育行动的生动实践。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赵霞副主任、海淀区教委美育和校外教育科曹芳科长、海淀区红英集团校陈淑兰校长、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陈俊荣副校长、上庄西北旺学区杨畅主任、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舞蹈教研员史渊萍、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音乐教研员刘晓敬、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滕宝忠以及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深耕基础教育的多位教研员莅临了现场,来自张家口市、沧州市,海淀区、昌平区的姊妹校、友邻校、教改实验区成员校多位校长、老师们以及红英小学家长代表也出席了本次活动。校园里洋溢着对美育探索的热忱与期待,处处传递着美的巧思与匠心。
北京市海淀区教育委员会赵霞副主任在致辞中说:“本次美育研讨会,无论是参加主题活动、还是学科课堂、美育课堂展示,都能看到学生、教师和环境中所展现的美育浸润行动。红英小学作为海淀区美育浸润的实践者,有三个方面值得肯定:一是学校注重课程融合、人人参与;二是紧跟人工智能发展、科技赋能创新教学方式;三是注重家校社联动、共育创新人才。海淀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美育工作。期待更多的学校能够绽放出自己的美育特色,百花齐放、各美其美,让美的种子在更多孩子心中生根发芽,让美的文化基因在中华大地永续相传!”
北京市海淀区红英小学党委书记卜国超致欢迎词,欢迎各位关注美育教育的来宾,并介绍了海淀区红英小学秉持阳光教育理念和人人教育观,立足深厚教育根基,多年来于美育领域所做的探索和实践。学校致力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学习环境,让美育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表达了红英对美育教育的理解和坚定承诺,也传递了学校对未来美育发展的美好愿景。
北京市海淀区红英小学美育负责人杨晓雯做主汇报。诠释了红英小学立足“人人教育观”,秉持“为孩子一生打好底色”的教育理念,将美育视作实现全面育人的核心载体与关键路径。在“大美育”战略的宏观布局下,学校匠心独运地构建起一套系统完备、特色鲜明的美育体系,为美育工作的扎实落地筑牢根基。
主题活动“探美”
美育,其内涵深远而广博,不仅是简单的美感传授,更是涵盖了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实现情操熏陶、心灵润泽、想象力拓展以及创新意识觉醒的系统工程。它犹如丝丝春雨,潜移默化地雕琢人的情感、塑造趣味格调、涵养气质胸襟,赋予精神以昂扬力量,让心灵盈满温润柔光,是全面提升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基石与通途。首先7节课例,围绕“一把扇子的故事”为主题,将创意与传承并蓄。
舞蹈“扇之舞——蝶趣扇舞”
学生手持团扇,轻启舞步,团扇的开合、翻转,与灵动身姿相得益彰,将扇文化融入舞蹈韵律之中,诠释传统与艺术碰撞出的火花,表现出扇舞独特的艺术之美。
科学课“扇之纸——制作扇面纸”
学生像一群专注的“小魔法师”,把废旧纸张化作纸浆,经过塑形、晾干等工序,精心打造扇形纸,赋予废弃之物全新生命,让每一把自制的扇面纸都承载着探索的乐趣与环保理念,闪耀着探索之美。
综合实践课“扇之创——我做‘非遗’小传人”
以STEAM思维为“魔法棒”,以扇子为创意基石,融合多学科知识,从设计概念萌生,到图形精心勾勒、功能巧妙构思、制作工艺打磨,学生们脑洞大开,制作出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创意的扇子,有融入智能小配件实现扇风自动调节的新奇设计,更有装饰以3D打印传统纹样的独特巧思,淋漓尽致展现融合之美,传承非遗薪火。
语文课“扇之诗——扇语风华
诗韵入境” 师生以“赠送友人”为情感纽带,借扇品诗、以诗抒怀,从古代诗词佳作中探寻扇与情、诗与意的交融密码,赏析间、创作中,领悟诗词韵律,提升审美情趣,让扇成为诗意情感的寄托载体。
书法课“扇之书——笔韵扇墨 情深致远”
学生挥毫泼墨,在扇面上笔走龙蛇,横竖撇捺尽显汉字风骨,篆隶行楷草书写胸中丘壑,墨香与扇影交织,传承中华书法雅韵。
美术课“扇之画——赏传统,绘新韵”
学生以水漆为彩墨,扇骨为架构,纸帛作画卷,调色浸染、精心装饰,绘就山水之壮丽、花鸟之灵动、人物之神韵,方寸扇面尽显乾坤万象,每一笔皆是对传统与创新融合的深情诠释。
科学课“扇之色——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教师带领学生踏上追溯中华五色之源的奇妙旅程,探秘群青、石绿等色彩从矿石到颜料蜕变历程,感悟传统色彩文化深邃内涵,让珍贵色彩在扇面上重焕生机。
学科课堂“育美”
语文、数学、语文、音乐、班会内容探索各学科与美育教育的关联。语文《月光曲》借音乐故事,引导学生体会文字描绘的音乐背后情感,联想扇在古典情境中传递温情画面;数学“逻辑之美——轴对称的再认识”借扇面几何对称,揭示数学秩序之美;语文《边塞诗二首》以扇遥想大唐边关豪情,体悟雄浑诗韵;音乐“跟着音乐去旅行”巧用AI编排多元音乐风格,为“班级音乐会”进行音乐创编。班会课则聚焦家庭“和谐之美”,传递家庭亲情纽带,筑牢美育家庭根基。
汇报交流“筑美”
在当今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多元育人理念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美育作为淬炼心灵、启迪智慧、激发创造力的关键教育维度,正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主会现场亮点纷呈,每一处场景都展示着红英小学对美的氛围的营造,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红英小学对美育的执着与热忱,彰显着美育工作的扎实与深入。学生通过舞蹈展现了优美的形象,歌声展现了韵律之美,语言表达了学生的情感深度。
专家引领“向美”
中央美术学院孟虹教授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小学参加美育交流。红英提出的‘大美育观’让我深受触动。红英的美育理念体系,层次很高、逻辑清晰、覆盖面广、执行方式恰当,是非常好的一个典型和范例。大美育范式下定义出来的主题,符合道德价值观的体系。对美的范式从西方的美学到我们传统的道德的美学,扩充为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成长。内心的世界、意义的世界、逻辑的世界完美融合,这是一个美的完整形式。以完整的美的形式做完整的美育工作,来使人的内心和行为、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在内心开出美丽的花朵,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美好境界。”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校美育教指委委员史红教授评价说:“从大美育观、阳光生活美学到美育宣言,红英整个理念体系建构非常成系统,也非常专业。从视频的宣传和整个校园的氛围布置,都可以看到系统的美育浸润。红英小学的美育,利用全校师生的合力,把所有的课程结合起来,渗透到所有的学科里面,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应该是海淀区的一个范本,甚至可以在北京市进行推广。红英小学已经达到了一个美育高原,下一步就应该找特色、找亮点,做经典、做标杆,在高原上再加一个高峰。我们的战略眼光应放得更远更广,走出海淀区,走向北京市、走向全国,甚至到国外去宣传。希望未来红英小学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教师心声:推动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的海淀行动”
海淀区红英小学王钰:感谢学校领导给予我这次宝贵的机会,让我这名刚入职的新教师在美育教育研讨会上得到锻炼,深入了解教学艺术。感激红英舞蹈教师团队的无私帮助和指导,他们的支持让我更有信心站上讲台。同时,感谢可爱的学生们,是他们的笑容和活力让我的教学之路充满温暖。我期待在未来的教学中,用爱和热情培育每一位学生,让美育之花在每个孩子心中绽放。
海淀区清河四小齐奕青:今天有幸参加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美育中心在红英小学举办的美育研讨会,踏入舞蹈教室,仿佛步入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世外桃源,翠竹与蝴蝶的装饰和“蝶趣扇舞”的主题,共同营造出梦幻氛围。团扇在舞蹈中焕发新生,每一次挥舞都讲述着舞蝶的故事,传递着中华文化的风雅。学生手持团扇,动作间展现出孩童追蝶的顽皮。教师的优雅示范激发了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学生在艺术的山川间自由奔腾,实现了美育教育的全面目标。
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储百春:“美,是心中开出的花”,这个充满爱的题目深刻地表达了美育的内涵。美育不仅仅是艺术技能的传授,它更是一种对美的感知、鉴赏和创造力的培养,其核心在于育人。丰富多样的活动中音乐的灵动旋律恰似神奇的精灵,轻舞于孩子们心间;画作的绚丽色彩如梦幻的笔触,绘就他们心中的美好蓝图;文学作品的深邃意境像智慧的星光,点亮他们思想的苍穹。学生在美的滋养中提升感知力,发现生活中不平凡的瞬间。今天的活动,让每位参与者都经历了一段美的旅程,收获了美的体验和感悟。
人大附中实验小学庄健蒀:海淀区美育浸润现场研讨会在红英小学成功举办,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场艺术氛围浓厚,学生作品充满想象和创造,体现了美育的显著成效。学校通过特色定位和品牌升级,发展出独特的“阳光生活美学”美育理念。研讨活动中,扇元素与十二节特色美育课程相结合,展现了中华传统美学与现代教育的融合。主题活动和学科课堂既展示了美育成果,也提供了实践经验。红英小学在美育领域的探索令人敬佩,我们也将带领团队积极参与美育实践,共同致力于创造更优质的美育环境。
中关村三小宋芳:今天,我有幸参加了红英小学举办的“美是心里开出的花”美育现场会,深受启发。这场活动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也是红英美育浸润行动的生动展示。在舞蹈现场课中,巧妙地将扇子与传统文化及扑蝶场景结合,展现了孩子们的灵动和童趣。音乐现场课则通过班级音乐会,结合AI技术、孩子们的创意和学校特色,展现了科技与艺术的和谐共鸣。这场现场会深深植根于红英的基础教学之中,美育在无声中丰富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在美的体验中成长。这不仅深刻体现了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核心理念,也让师生以及与会教师在美的浸润下,心灵得到滋养,生活充满芬芳。
北京中法学校李敏:有幸参加红英小学的美育教育研讨会,我深刻体会到了美育的深远意义。学生应用扇子道具体验了与蝴蝶互动的乐趣。学习内容不仅横向拓展了团扇的文化意义,还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如诗词、绘画相结合,增强了学生对文化的认知和感知。在看蝴蝶、戏蝴蝶的环节中,通过丰富的动作语汇让学生感受动作之美。总体来说,此次研讨会展示了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全面渗透,各学科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如姊妹学科合作、AI技术应用等,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为美育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新的思路。
海淀区红英小学王景怡:美育在情感教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红英小学采用“学科教学育美”和“主题活动探美”的双轨策略,全面推进美育。以“一把扇子的故事”为主题的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探索和体验美,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精神世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跨学科应用知识,展现了实践性和融合性。《扇之创》内容让学生完整体验学习流程,从项目回顾到设计图绘制,再到展示分享。将科学、美术、书法、舞蹈等学科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了深度的跨学科融合。在多学科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了扇子的制作,从纸张黏合到扇骨拼接,再到美术绘制、书法书写和舞蹈表演,展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融合之美,为美育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小教研全学科教研员的精进指导、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美育中心精心策划的这场美育盛会,不仅是红英小学美育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区域内美育交流与探索的前沿阵地。相信这场研讨会将如同一颗火种,点燃更多人对美育的热情,让美在校园、在家庭、在社会持续绽放,馥郁芬芳,一同见证美育之花在红英小学的璀璨绽放,携手为孩子们铺就一条满溢美的成长之路。
文稿:任欢 孙炎 史渊萍
图:海淀区红英小学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