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推进科学与工程(STEM)教育发展,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科学与工程(STEM)教育专业委员会发布了2024年度课题研究指南,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及海淀区20所中小学幼儿园共申报了29项课题。
海淀进校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受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科学与工程(STEM)教育专业委员会委托组织海淀区STEM课题开题工作,共29位课题负责人进行了分组开题答辩,会场分别设在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北京市八一学校、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科学与工程(STEM)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刘志刚全程参与四场课题开题会,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开城、黄嘉莉,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副主任乐进军,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周莹,首都师范大学讲师黄鸣春、罗天6位专家进行现场点评指导。开题会由创新教育研究中心陈咏梅副主任和张乃新老师主持。
陈咏梅副主任主持会议
张乃新老师主持会议
领导致辞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科学与工程(STEM)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刘志刚致辞,他表示海淀区作为“中国STEM教育2035行动计划”研究课题全国首个开题答辩区域,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刘秘书长指出能够持续开展STEM教育的老师,具有不服输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教育事业具有崇高的理想;坚持开展STEM教育的学校,深刻认同STEM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力的价值;同时海淀进校是海淀区STEM教育共同体的凝聚者和推动者。刘秘书长预祝每位课题负责人充分展现课题的精彩内容,并基于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信念。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副校长朱凤书和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科技中心副主任张跃分别表达了STEM教育在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上具有深远价值,认为本次课题研究为学校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方向,为推动学校STEM教育蓬勃发展,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搭建了平台。
刘志刚副秘书长致辞
朱凤书副校长致辞
张跃副主任致辞
课题开题
29项课题围绕STEM课程资源建设、人工智能时代下的STEM教育、STEM理念下的学科课程建设、区域STEM教研探索、STEM教育促进幼儿素养发展等方面开展研究。各课题负责人主要针对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创新之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基础等角度展开详细阐述,陈述前期调研和对研究的精心设计,紧扣STEM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旨在为STEM教育教学提质与教研创新提供更多专业支持和保障。
课题负责人开题答辩
专家点评
专家们对29个课题给予了肯定。专家们一致认为:选题立意高,指向STEM课程建设和STEM教育教学中急需攻坚的重难点问题。课题开题要素全面,基于课题研究要求,凸显海淀区STEM教师的科研能力水平。以问题为导向,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详实,研究方法有针对性,研究思路逻辑清晰,预期研究成果多样,课题负责人对课题研究都进行了前期调研、深入思考和系统设计。
同时,专家们针对各项课题后续优化改进提出以下建议:1.继续厘清概念;部分课题需要继续依据课题研究主题,深入、拓展文献研究和现状调研分析,精准聚焦核心概念。2.继续完善研究内容; 部分课题需要根据课题的实际需求和研究目标,进一步精准化研究内容,甄选适切、合理的研究方法。3.继续优化研究计划;部分课题需要更有理有据且更加清晰的研究计划。
杨开城教授点评指导
黄嘉莉教授点评指导
乐进军副主任点评指导
周莹副教授点评指导
黄鸣春老师点评指导
罗天老师点评指导
会议总结
创新教育研究中心陈咏梅副主任首先祝贺各课题组顺利开题,特别感谢专家团队带来的非常专业化和高水平的指导。明确指出依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设计和实施的科学性、研究性以及精准性;内化专家的意见,不断地优化研究方案、研究过程、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要用研究的思路带团队,为教师专业发展探索模式,为创新人才培养探求路径。
陈咏梅副主任总结
创新教育研究中心将为本次区域各学校的课题研究提供全过程、个性化的支持和服务,加强课题组之间在研究过程中的互鉴互学,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充分发挥研究的引领作用,促进海淀区STEM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文:创新教育研究中心
图:徐磊、八一学校、七一小学、首师附中
编辑:夏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