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海淀中职||“职普融通,联合调研”创新赋能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
2024-12-13 09:02

2024年12月5日,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职业教育研修室和中学教研室围绕“聚焦新课标落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主题,开展了“职普融通,联合调研”,对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中职语文、数学、英语、思政、历史、体育、美术等七个公共基础课学科开展了听评课活动。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姚守梅校长、申军红书记,中学教研室赵岩副主任,中学教研员杨海威、黄延林、陶常娥、马志群、杨红丽、胡永恒、周信达,职教教研员杜兆珍、董捷迎参加了专题调研指导。 

参加本次专题调研和指导的海淀区教委领导有: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唐建东副主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办公室谢淑娟主任、多喜亮老师。 




活动现场


领导致辞

董随东校长详细介绍了近期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在课程建设、校本研修、教师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对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此次调研对提升信息管理学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水平、助力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今后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能得到更多指导与支持。 


董随东校长致辞

进修学校中学教研室副主任赵岩对联合调研活动进行说明。他表示,对于此次调研活动,进修学校高度重视,参加调研的教研员都提前对中职各学科的课标和教材进行了学习研究。此次调研活动规模虽不大,但意义深远,不仅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也为职普融通、联合培养模式的探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有望成为海淀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赵岩副主任做调研说明

海淀教委职成办解淑娟主任指出,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领导带队调研体现了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虽课标、教材不同,但在学生培养目标上具有共通性,这为职普融通提供了理念基础。   


解淑娟主任讲话


听课评课

进修学校姚守梅校长、申军红书记,职成办解淑娟主任等领导专家和学科教研员一起深入到中职高一、高二年级的课堂,分组听了语文、数学、英语、思政、历史、体育、美术等7个学科12节课。他们细致观察和记录授课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关注课中如何落实新课标要求,设计并实施有效学习任务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达成,亟需解决的教学问题等。课间,还和学生进行了亲切地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走进课堂听课

评课研讨环节中,学科教研员和老师们坐在一起,在充分复盘的基础上,对每一节课进行了针对性指导。教研员针对中职公共基础课的特点、课堂教学的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专业知识需求的紧密结合等方面进行系统地梳理,帮助授课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教研员逐一分析每节课的亮点,由教与学的行为分析学科教学的本质,还为老师们提出了教学改进建议,后续要进一步立足学情,深化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思维培养、学习评价优化。 


调研团队和老师们一起评课研讨


领导总结指导

听评课交流活动犹如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意的工作坊,教研员与教师深度互动研讨之后,领导对当天的调研活动做了总结指导。 

进修学校姚守梅校长强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将职业教育作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对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通过调研,姚校提出几点希望:一是要提高站位,进一步明确中职公共基础课定位,既要为专业学习提供支持,也要为学生终身发展与素养提升奠基,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落具体、融入课程。二是要找准定位,发挥每一个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相信学生,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活力与学生参与度。三是要落实到位,立足学情,立足教材,设计好教学活动,帮助中职学生建立自信,获得成就感。 


姚守梅校长做总结指导

进修学校申军红书记指出,一是要彰显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的学科特色,以学科知识为载体,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轴,充分挖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育人价值。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适应中职学生的发展要求,加强公共基础课程内容与专业课教学及职业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文化素养与职业素养的共同提升。三是要提高教研质量,不断创新联合教研机制,持续开展职普融通,联合调研,赋能海淀区中职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申军红书记做总结指导

海淀教委唐建东副主任首先对此次调研活动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这次职普融通,联合教研是一次创新的教研探索,因为这次探索, 2024年12月5日可以称为海淀中职教育一个重要的历史性的日子。二是这次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姚守梅校长、申军红书记亲自带队调研,是在用自己的行动,从实践层面精准诠释了海淀教研的重要作用,体现了教研员的使命和担当。三是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面对未来生源与产业结构变化,海淀区职业教育面临更多的机会与挑战。在未来,希望进修学校进一步构建科学化、专业化的职普融通的教研工作体系,凝聚教研力量,引领职业教育需求,不断创新教研范式,赋能海淀职业教育师生成长。


海淀教委唐建东副主任做总结指导


集中反馈

2024年12月9日下午,在充分与各学科教研员集中研讨的基础上,进修学校中教研副主任赵岩向信息管理学校领导反馈了调研情况。赵主任充分肯定了信息管理学校在公共基础课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教师备课认真,注重教学设计,有意识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落实新的教学理念,将公共基础课程与现实生活、社会发展、学生所学专业建立联系,表现出了持续学习的状态。学生参与课堂较积极,部分学生思维水平较高。并结合每位老师的具体课堂表现,对教师对学科教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职教公共基础课教研员杜兆珍从聚焦重点、聚智共谋、聚能促建三方面谈了调研的感受,并从关注学科本质、开展专题教研、体现职教特色提出了后续教研的思考。 

申军红书记结合调研现场和整体反馈,带领大家对调研活动进行了梳理和反思,强调要强化区校两级教研互动机制,建立职教公共基础课教研与专业课教研联动机制,持续探索职业教研与普教教研联动机制。 

信息管理学校教学校长王琦、教学主任王天蛟希望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继续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专业支持,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调研反馈现场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职业教育研修室将以这次“职普融通,联合调研”活动为契机,加强实践探索,进一步构建科学化、专业化的职普融通、多方联动的教研工作体系,凝聚教研力量,引领职业教育需求,不断创新教研范式,赋能海淀职业教育师生成长。 


教师感言

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教学副校长 王琦:这次调研,不仅是一次教学技艺的切磋,更是一场教育理念的深度碰撞与融合。教研员们严谨认真的态度、深入浅出的点评,让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受益匪浅。他们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与兴趣的激发,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与我们职业高中强调的“技能+学历”双轨并行模式不谋而合。通过他们的视角,我们看到了自身教学中的闪光点,也清晰地认识到了存在的不足与改进的空间。我们职业高中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探索适合职业教育特色的发展路径。 

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历史老师 史佳露:在这次调研活动中,教研员杨老师提纲挈领,从历史课标的高度对我的教学进行改进和指导,大到教案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逻辑,小到课后思考、图片注解,甚至是优质线上教学资源的发掘,一层层、一步步帮我精进、落地。这次活动让我在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等方面受益匪浅,我将把这些收获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努力向学生呈现出更好的历史课堂。 

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思政老师 梁姝琳:作为年轻的思政课教师,这次调研让我受益匪浅。在点评环节,教研员们通过细致入微且全面深入的分析,结合高屋建瓴的教育视野与前瞻性思考,逐一对我的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一系列极具建设性与前瞻性的指导意见,对我非常有帮助。 

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英语老师 陈曦:本次调研活动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和教研员的研讨交流,我认识到英语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在评价过程中,他们会仔细观察其他同学的表现,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学生参与评价,还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想法,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支持。 

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数学老师 李兵兵:本次调研活动让我收获很多。在点评环节,数学教研员对我这节课设计的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圆柱体,以更好地理解圆柱及其相关概念,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和数学应用能力的环节做了肯定,对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情况提出表扬,认为这样一节概念课,就应该深挖概念形成的本质,通过活动使学生具有从曲面到平面的数学思维。教研员还提出建议进一步思考数学学科与学生所学专业之间的关系,对我很有帮助。 

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语文教师 屈莉:在这次调研活动中,教研员们听课后,对我的课进行了细致的、有针对性的剖析指导,重点带我反思教学方法,分析教学效果,研讨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方式,共同寻找有效教学的路径。尤其对我设计的为宋词配发朋友圈文案及图片的情境化的教学任务,在肯定的同时,还建议我进一步提升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适配性。这些都带给我很多启示和思考。 

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体育老师 刘祎:体育课的评课环节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我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让我在反思中获得成长与进步的力量,也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我将以这些不足为切入点,深入反思、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理念、方法和策略,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打造更加优质、高效、富有活力的体育课堂,让体育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价值与作用! 


文:杜兆珍 王天蛟

图:徐磊 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

编辑:夏玲玉

版权所有: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