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要闻
深耕精研五十载 启航远大新征程
——“海淀教研向祖国汇报”活动隆重召开
2023-01-18 20:03


2022年是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建校五十周年,也是在搬离中关村西区22年后,乔迁新校区的喜庆之年。这一年,学校举办了系列活动,包括:校歌创作、海淀教研向党汇报暨海淀进校第十二届暑期全员研修、“名师大讲堂”高端学术报告、学术沙龙、教育帮扶“百人千课”、征集海淀教研叙事、教研转型十年学术成果分析、系列成果发布等。2023年1月15日,海淀进校隆重召开了主题为“深耕精研五十载 启航远大新征程”的“海淀教研向祖国汇报”活动,梳理海淀进校五十年奋进凝结的宝贵经验,总结五十年拼搏收获的深刻启示,激励全体海淀进修人昂扬奋进,在高品质服务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的征途上再创辉煌。活动由皮国萃、刘晓敬、罗梅吟、王帅鸣四位老师主持。













活动现场


活动主持人

现场参加活动的领导和嘉宾包括:来自教育部的领导有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成刚;来自高校的专家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裴娣娜、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褚宏启、北京开放大学原副校长张铁道、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中心主任王海燕;来自北京市的领导有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刘圣国、北京教育学院原院长李方、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汤丰林、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熙、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尹丽君、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谢春风;来自兄弟区教工委、教委的领导有大兴区周爱彬书记、房山区郭冬红主任、密云区杨福军主任、怀柔区徐志芳主任、延庆区张树清主任、经开区王雪青副局长,以及各区研修机构的领导;来自海淀区的领导有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程培衡,曙光街道党委书记胡宏宇,我们海淀区教工委教委的领导有海淀区教工委王方书记、教委杜荣贞主任、教工委教委班子成员、科室科长、直属单位、学区和中小学,集团成员校领导、周边友邻单位领导,以及进修学校离退休教师代表和媒体代表。

海淀教研向祖国汇报

开场歌曲:校歌《远航》

“海淀教研向祖国汇报”活动在悠扬的校歌《远航》中拉开序幕,教研员合唱团带动现场嘉宾和教师齐声合唱。《远航》凝聚着“责任与担当、团队与研究、拼搏与奉献,海纳百川、协同创新”的进修精神,寓意着海淀进修人将高扬云帆,勇敢远航,实现远大梦想。


教研员演唱校歌《远航》

短片:《五十载 与你共荣耀》

《五十载 与你共荣耀》讲述了海淀进校50年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艰辛历程,从“大白本”到教研课程、从下校指导到资源建设、从教材编写到学业标准、从课改实践到教研转型、从集团办学到教育帮扶,海淀进校凝心聚力、接续奋斗、勇于担当、开拓创新,为海淀区的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贡献专业力量,为国家基础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丰硕的先行实践经验和创新发展成果,向五十年来为海淀教育和学校发展做出贡献的海淀教研人致敬!


主题汇报:深耕精研五十载 启航远大新征程

海淀进校校长、海淀进校教育集团总校长罗滨以“深耕精研五十载  启航远大新征程”为题作主题汇报。罗滨校长带领全体进修人共同回顾50年的奋斗历程和卓越成果,并朝着更高的目标持续前行。

一、回顾历史:峥嵘岁月的艰辛与奋斗

1972年12月,海淀进校在海淀大街26号成立。50年来,历经建校初期的艰难启航、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繁荣壮大、新世纪课改形势下的飞跃发展、十年教研转型的创新探索,学科教研从3个学科发展到9个学科再到全学科全学段覆盖,从教材教法指导到教师研修课程体系构建,一代代进修人接续奋斗,书写了海淀基础教育的传奇故事。

二、顺应改革:持之以恒的创新与突破

海淀进校始终顺应改革发展趋势,坚持“成就教师 发展学生”的教研理念,以精准的定位、高远的目标、扎实的工作,对标世界一流教育,与时代同频共振。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升级迭代了“大教研”海淀范式,构建了“全要素整合、全方位覆盖、多主体协同、多领域服务”的一体化教研支持系统,实践成效显著。

三、拥抱未来:凝心聚力的链接与赋能

新时期,海淀进校将主动作为,迅速调整,努力建设面向未来的智慧型教师发展中心,通过空间、技术、资源、数据、协同赋能促进教研提质,建成以学习为中心的智慧校园,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研究,丰富教师教育与课程教学资源体系,构建基于循证教研的优化改进,肩负新时代海淀的责任与担当。 


罗滨校长作主题汇报

教研情景剧

海淀进校中学教研室副主任田圆老师携手12位教研员和一线教师,以情景剧的形式,将教研员的工作场景搬上舞台,呈现了最真实的工作状态,引发了在座老师们的共鸣,并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教研情景剧

第一场 厂校

海淀进校教研员刘晓波、孙铁玲、马朝华、崔琰、栗瑞莲、李俊鹏、琚鑫老师真实还原了2022年高三年级英语组和物理组一起“厂校”的工作现场,为大家解密了这一项在隐秘战线执行的艰巨任务。在紧张而温馨的厂校工作中,琚鑫老师忐忑地打响自己厂校的第一枪,刘晓波老师满怀眷恋和敬畏地站好最后一班岗,一代又一代的海淀教研人,满怀热情、无私奉献,深耕精研、传承发展,用责任与担当传递好海淀教研的接力棒!


厂校

第二场 联研

海淀进校教研员赵岩、杨智君、耿雅静老师,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小学的杜春焕老师和海淀区第三实验小学的刘彩昭老师共同再现了以《赵州桥》双师课例为载体的“一体化联研”活动。技术助力下,各校老师围绕“技术如何更好地助力学习任务的实施”主题展开了激烈研讨与交流,共同解决了双师课堂教学中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开创了以课例为载体的跨校跨地区教研新样态,实现了新时代背景下海淀教研的开拓与创新!


联研

我与海淀进校的故事

在海淀进校半个世纪的珍贵历史中有一个个生动的教研故事。在这一环节,教研员代表荆宝生、张鹤、吉小梅、王思锦、刘丽丽、贺璨六位老师深情讲述了他们与海淀进校的故事。

荆宝生主任是一位已经退休但仍然在进修学校默默耕耘的老教研员,他从一本淡黄色封面的小册子谈起,分享了多年教研经历中精研教学、成就教师的温暖时光。

张鹤老师回忆起10年前组织青年教师准备市级教学基本功比赛,深切感受进修团队专业教研能力与无私奉献精神的美好故事。

吉小梅老师是一位在进修学校工作23年的教研员,她围绕殿堂、课堂、礼堂由远及近地讲述自己与海淀进校的缘分。

王思锦老师分享了自己亲历从示范型教研到研究型教研转型成长的故事。

刘丽丽老师是一名青年教研员,她用幸运、对标、创新分享了自己在海淀进校的成长密码。

贺璨老师作为教学服务中心的老师,她的讲述让大家真切感受到每一位教职员工默默付出、潜心育人的温暖。

他们的故事或感人至深,或温暖人心,或催人奋进,他们的故事见证了成长,也见证了教研的力量。


教研员讲述与海淀进校的故事

教研员说

申军红、吴健伟、陈颖、任兴来、崔莹莹、闫赤兵六位老师作为教研员代表,带来精彩的分享,呈现他们的学术主张和真知灼见。

申军红副校长提到教师教育的数字化转型,要形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支持的教师有效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新机制,建设高质量、个性化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吴健伟老师提出,海淀教研平台突破传统的“超市式”资源应用模式,将资源进行“团购式”的有机重组,精准满足教师需求。

陈颖主任表示,专业精神对于教研员来说是灵魂和根基,它是一种职业内驱力,是自我实现,它让个体潜能不断被激发,并转化成专业知识和能力。

任兴来老师表示,回望历史是为了寻找文化基因、增强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进修精神是对进修文化的凝练表达。

崔莹莹老师提到,培训者要努力实现教师学习、研究、指导和管理由外在支持走向自主内生,由理论研究走向实践应用,由基于经验走向循证,由外在约束走向自觉践行。

闫赤兵老师结合自己作为首批教研员在海淀进校北部教研中心工作的经历,指出教研员要陪伴老师重新找回职业光彩,帮助孩子们找到学习方法,为他们的美好人生奠定基础。


教研员说

海淀教研十年成果颁奖

海淀教研十年转型成果丰硕,26位教研员代表团队上台领奖。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汤丰林、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熙、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成刚、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中心主任王海燕为获奖成果颁奖。沉甸甸的奖杯,记录着这十年不断探索、勇攀高峰的海淀教研精神!




获奖团队合影


海淀教研十年成果奖名单





获奖成果简介

海淀进校常务副校长姚守梅作为“素养导向的‘大教研’海淀范式”成果团队代表接受采访,姚校长认为“大教研”的“大”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从理念到内容、机制、评估的全要素一体化教研;第二是凸显学段纵向衔接、学科横向联合全覆盖的教研;第三是注重教研员、教师、教学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参与协同;第四是围绕课程指导、教学研究、质量评价、资源建设提供全方位多领域的教研专业服务。 


姚守梅副校长接受采访

海淀进校中学政治教研员任兴来老师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海淀育人实践”成果团队代表接受采访,任老师认为,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形成了常态化的工作机制,通过这些机制给教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让教师更加关注相邻学段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开展了更多关于学情的分析,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任兴来老师接受采访

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谢春风主任接受了采访,谈了自己对思政课一体化的价值认识。谢主任认为思政课是唤醒灵魂的工作,大中小一体化的思政教研是时代的召唤,也体现了教育的初心,希望思政课在未来的海淀“大教研”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谢春风主任接受采访

向老一辈教研员献花

海淀进校教研历经三次转型,离不开老一辈教研员的智慧和心血。海淀进校年轻教研员向退休老同志的代表管凤兰副校长、孟锟副书记、吴琼主任、洪安生老师、李天印老师、胡小力老师、梁华老师、张秀芝老师、李金祥老师、王秀英老师献花,感谢前辈们为海淀进校和海淀教育的发展付出的努力和汗水,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时代的接力棒还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向退休老同志代表献花

领导和嘉宾讲话

海淀区副区长程培衡致辞并讲话,程区长高度肯定了海淀进校对于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所做出的专业贡献,使得海淀教育始终保持领先优势,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程区长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继承和发扬海淀进校精神,在强师育人之路上不断远航;二是不断创新海淀教研工作,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三是继续发挥教研专业支撑作用,服务海淀并示范引领全国。


程培衡副区长讲话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对学校植根基础教育的真挚情怀、引领教学改革的专业精神、创新教研一体的有效机制、支撑提质增效的丰硕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要进一步充分认识教研员的使命担当;二是做好新课程、新教材的研究阐释工作;三是深入教学一线,发挥好引领作用。


吕玉刚司长讲话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强调,提升教师综合素质,一是赋动能,推进教师队伍的数字化建设;二是加强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海淀进校作为全国教师发展机构中非常优秀的、独特的代表,用高品质教研专业支撑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希望未来以前瞻性的眼光统筹谋划,优质落地,并示范引领全国其他地区。


任友群司长讲话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充分肯定海淀进校50年来的扎实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认为取得的成就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转变对教与学方式的认识,转变教研方式方法等方面的理念创新;形成包括五大中心、六项原则、四项机制在内的机制创新;用昂扬向上的进修精神为老师、学校和教学改进服务的教育情怀。杨秘书长希望海淀进校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有新的使命担当和作为,创造新的辉煌。


杨银付秘书长讲话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尹后庆向海淀进校50年来取得的卓越成就表示热烈祝贺和崇高敬意。尹会长谈到,海淀进校始终以提升区域课程与教学质量为己任,在以核心素养为纲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围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评价改革、技术融合等关键领域,在建立规范和标准、技术支持教研、探索实证教研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一面旗帜,并且正在向世界一流的教师教育迈进。


尹后庆会长讲话

北京市教工委副书记李奕代表市委教工委、市教委对50年来海淀进校为首都教育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李书记谈到,历代海淀进校人取得的最大成果,是海淀、北京市乃至全国的师生与家长的口碑。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海淀进校以超前的研究和迅速的行动,为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与指导,更体现了海淀进校的责任与担当。期待海淀进校形成教育发展的智囊团,成为促进每一位教师发展、驱动每一位学生成长的发动机。


李奕副书记讲话

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褚宏启认为海淀进校在教研转型创新方面的影响力是全国性的。针对海淀进校未来的新征程,褚校长从教研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和英才教育研究;加强学校管理、治理对课堂与学生发展影响的研究;加强科学研究,更多了解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


褚宏启校长讲话

北京教育学院原院长李方在深度参与“海淀教研向祖国汇报”浸润式、情境化“别样”研修活动之后,感慨风雨兼程五十载,海淀进校蹚出了一条中国式教师专业发展的独特进修之路,打造了一场“有诗、有曲、有舞、有梦,有红、有粉,有你、有我,有家、有业、有德、有福”的研修场域,传递了独属于海淀教研人的专业自信和奉献自信。未来,期待海淀进校抓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坚持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位一体的“远大启航新征程”,以“前瞻的理念+落地的实践+大面积的推广”的工作思路,持续做“点石成金的进修”和“好课燎原的教研”。


李方院长讲话

北京开放大学原副校长张铁道认为,五十载辛勤耕耘,海淀进校紧紧围绕“增强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主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研创新,为创建中国特色教研体系、服务全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海淀十年教研转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他梳理出海淀教研“国际化”“本土化”“案例化”“课程化”“标准化”“学术化”的创新之路,在持续的开拓创新中提升区域教师研修机构的生命力、贡献力和影响力,也增强了团队每一名成员的专业性、凝聚力和成就感。


张铁道校长讲话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成刚以“感谢”“祝贺”为关键词,充分肯定海淀进校建校至今为中国基础教育作出的突出贡献,并表达了对海淀教研五十年卓越成就以及喜迁新居的诚挚祝贺。五十年躬耕不辍,海淀教研积累了“坚持课程引领”“坚持服务意识”“坚持改革创新”“坚持自我革新”“开放的胸怀”“履职的担当”的六大宝贵经验。新时代、新起点,希望海淀教研人直面挑战,持续深入研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向着打造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和教研体系迈进。


何成刚副主任讲话

海淀区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王方指出,海淀进校是一所有着优良传统,勇于开拓创新的学校,海淀教育的发展与海淀进校紧密联系、相伴相随,学校用专业和敬业创造了“海淀奇迹”和“海淀神话”。面向未来,希望大家同心同德,凝心聚力,站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起点,努力做好教育发展的排头兵,为持续推动海淀教育高质量快速发展不断做出新的贡献,祝福海淀进校的明天更美好!


王方书记讲话

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任杜荣贞向海淀进校建校五十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杜主任谈到,教育强必先教师强,教师强必先教研强。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海淀进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超前研究和实践探索,这得益于海淀进校的教研创新和专业支撑。未来,期待海淀进校人继续以海淀区正面向上向善的教研文化为基础,传承进修精神,提炼50年努力拼搏的宝贵经验与成果,发挥不可替代的专业力量,期待海淀进校谱写崭新的篇章!


杜荣贞主任讲话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何东涛对学校建校五十年表示诚挚的祝贺,学校几十年来,积极推进教研转型,以“大教研”支撑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为全国教育同行们提供了非常好的范例和样板,祝愿学校未来为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做出更大更新的贡献。


何东涛主任讲话


科右前旗教育同行送上祝福


贺  新  年

歌曲联唱

喜庆欢乐、红心串联的歌曲联唱将下午活动拉开序幕。张苹苹、涂俊、刘晓敬、钟建业、李程、陈文雯、琚鑫、尹博远八位教研员倾情演唱。《我的祖国》热情唱响,倾述对祖国的依恋与热爱;《珊瑚颂》回忆峥嵘岁月,坚定奋发图强;《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热情洋溢,道出心手相连的心愿;《我的中国心》唱响对祖国激昂深情的赞美;《唱支山歌给党听》温婉动人,抒发真挚诚心;《走进新时代》祝福祖国国富民强;《爱拼才会赢》积极热情,唱出奋勇拼搏的毅力和决心;《我相信》昂扬高亢、振奋励志。一首首歌曲唱出海淀进校人的真情实感,也将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歌曲联唱

来自家人的祝福

海淀教研卓越成就的背后,离不开家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值此建校五十周年之际,海淀进校教职工家人代表为我们送来殷殷祝福与关切问候。未来,学校也将带着家人们的期盼和祝福,继续为海淀基础教育发展做出贡献。我们也祝全体教职员工及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平安,幸福美满。



送祝福

为教师代表送祝福

在癸卯兔年即将到来之际,王世东书记和姚守梅副校长代表校务会,为本命年的8位老师送上了学校精心准备的吉祥物,并祝福他们收获健康幸福。黄玉慧、杜兆珍、柯珊三名本命年教师代表也向大家致以感谢和美好祝愿。


合影

校务会送祝福

海淀进校校务会领导为大家送来祝福。学校领导慷慨激昂地回顾了学校五十年来筚路蓝缕、奋斗不息、深耕精研的前行历程。“五十载征途再回首,无数感谢涌上心头”,学校领导代表海淀进校向所有关心学校发展的各级领导、各大高校和友好合作单位、各地教研同行和中小学校、在海淀进校奋斗过的前辈们、海淀进校教育集团各成员学校、广大师生、家长、各界新闻媒体、关心支持海淀进校的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全体海淀教职工表示衷心感谢,同时送上新年祝福,祝福海淀学子、教师以及各地教育同仁们在新的一年里蒸蒸日上,祝福海淀育人质量不断提升,更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人才济济、国泰民安、成就伟业、福运连绵!


校务会送祝福

砥砺奋进五十载,初心如磐再启航。本次活动是以海淀进校成立50周年为契机,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海淀50年教研成果和历代进修人的奋斗历程,激励全体海淀进修人继往开来、凝心聚力、深耕精研、共谋发展,在传承与创新中提升教研服务品质,开启新的远大征程,以卓越的成果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向祖国汇报!


文:牟长丽、杨智君、耿雅静、韩巍巍、张乃新、王刘依、张晓、洪云、柯珊、刘丽丽、王梦、李珂、王瑞雪、孙琪

图:张烨、张治、徐磊、孙菲、张海浩、顾洋、张文博、肖金煌、张建彬

统稿:韩巍巍、刘丽丽、耿雅静、杨智君

编辑:夏玲玉、高琳、袁华

进修要闻
版权所有: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