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要闻
我校承办第二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四次学术年会
2023-02-16 14:40

会议概况:2023年2月11-12日,“第二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四次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与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市教育学会、中共海淀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海淀区教育委员会和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共同承办。主题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基础教育在行动”,聚焦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包括开幕式、主旨报告、校长星空、双减进行时、核心素养立意的作业改革、分论坛、微论坛等环节,汇聚170余位教育名家大咖,集中展示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前沿进展、学术成果与实践探索。论坛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各计划单列市和中国教育学会各分支机构设立81个分会场。共3385余万人(次)通过线上平台观看论坛直播。


2月11日上午,“第二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四次学术年会”开幕。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王嘉毅与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之文共同向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捐赠2023年《中国基础教育》和《中国教育学刊》两份刊物。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讲话


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和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之文捐赠学会刊物

开幕式前,怀进鹏部长参观了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展,罗滨校长向怀部长汇报了“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成果推广应用的海淀经验。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朱之文致开幕词


北京市副市长刘宇辉致辞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致辞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杨念鲁主持开幕式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主持主旨报告和校长星空


会议现场

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程培衡,海淀区教工委书记王方、教委主任杜荣贞及两委领导,部分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代表参会。罗滨校长在大会作主旨报告,并在“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分论坛上作专题发言和对话交流,海淀区在“双减进行时”模块呈现了以一堂思政课为载体的现场教研。

主旨报告

11日上午,罗滨校长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为题作大会主旨报告,聚焦育人质量提升,分享了海淀区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的实践经验。

1.提升育人质量: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有新要求:教师是教育强国的第一资源、科技强国的关键支撑、人才强国的重要保障。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育人目标升级、“双减”政策落实、工作胜任与个人成长、学生对“好课”的差异化需求以及顺应发展与变化等新要求和新挑战,需要培养更多的好教师和“大先生”,促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2.教研转型升级:与教师共同破解课程改革难题:海淀进校始终坚持“高品质教研服务海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为实现“世界一流的教师教育”的愿景而努力。积极探索教研理念、内容、方式、机制的全面转型,逐步形成并迭代升级了“大教研”海淀范式,构建了“全要素整合、全方位覆盖、多主体协同、多领域服务”的一体化教研支持系统。

3.提升教研能力:为教师全面发展提供专业支撑:通过队伍保障、标准引领、空间赋能和责任担当,全面提升教研能力,精准开展教学指导,推动教师研修提质,引领教师教育创新。未来,海淀进校还将做好教师研修和学生研究的排头兵,为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贡献海淀力量。


罗滨校长作大会主旨报告

中国好课堂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2月11日下午的“双减”进行时模块,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于洺老师为大家呈现了“一堂精彩的思政课”。以“乡村振兴,你我同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为主题,聚焦乡村产业振兴,为乡村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分享参与乡村振兴的故事,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提出挑战性学习任务,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与智慧、责任与担当。在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的同时,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时进课堂、进头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授课现场

海淀进校中教研副主任、中学语文教研员田圆老师主持“微访谈”,中学政治教研员任兴来老师和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蕉老师和于洺老师共同参与,探讨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如何一体化联动,将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落到实处。通过一节课,我们看到了三年来,海淀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组,通过不断的努力尝试和实践探索,为海淀区思政课教学给予了高度专业的支持和指导,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所贡献的教研智慧和力量。


访谈现场

“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分论坛

12日上午,“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分论坛以“推动成果转化应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主题,设置开幕致辞、典型发言、案例分享、圆桌论坛和领导讲话5个环节。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部署2023年成果推广应用工作,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主持分论坛。


吕玉刚司长讲话


杨银付秘书长主持

在圆桌论坛中,罗滨校长首先以“融合·创新·成长”为题汇报了海淀进校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的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

海淀进校“创建基于课程标准的区域教学改进体系”于2018年荣获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被全国10个省市11个示范区选择为推广应用成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1+11”套工作方案。2年来,海淀进校充分考虑成果的独特性和示范区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形成明确的行动共识、建构特色的“金色成长”成果推广应用研修课程体系、提供个性化的跟进指导、挖掘优秀的本土应用经验,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海淀特色的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实践路径和有效机制,全国20万余人次参与系列活动。引领示范区教育内涵发展的同时,不断丰富海淀教研成果的内涵和应用价值。2023年,海淀进校还将持续做好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更加重视推广成效和成果凝练。


罗滨校长作专题发言

圆桌对话环节,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西北师范大学教授李瑾瑜,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朱爱华,甘肃省酒泉市教育局局长杨培荣,天津市河西区教育局副局长陶子福,围绕成果推广应用工作中涌现出的新模式、新路径、新实践、新研究、新走向展开了深度交流,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开放大学原副校长张铁道主持圆桌对话。


圆桌对话现场

学术年会是中国教育学会的品牌学术活动,是具有基础教育博览性质的全国性综合性学术盛会;为进一步辐射带动全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经教育部批准,2020年将学术年会升级冠名为“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海淀区在本次大会上的精彩分享,得到了与会教育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海淀进校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的秘书处,始终致力于解决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重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为全国校长、教师和教研员搭建展示交流、研究实践的平台。本次在全国设12个分会场,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杭州、成都、新疆、哈尔滨、保定、昆明、西安等地区,共计1000余人在分会场参加11-12日会议。今后,海淀进校还将以精准的定位、高远的目标、扎实的工作高品质服务海淀教育高质量发展,引领教师教育创新,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海淀教研的责任与使命。




文:杨智君、耿雅静、皮国萃

图:张烨、徐磊、肖德华、初专委各分会场所在学校

编辑:夏玲玉

进修要闻
版权所有: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