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要闻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淀区线下教研全面恢复纪实
2023-02-20 13:44

根据市教委专题会议、市基础教育大会精神,今年,本市将持续推进首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恢复正常校园生活秩序,深化教育改革和创新。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积极推进全面恢复线下教研,以实际行动落实会议精神,为全区师生成长、发展持续赋能。



“海淀进校搬入新校区,再启新征程,她是全区教师的家。”


“要通过新校区的物理空间、虚拟空间、人文空间推动升级‘大教研’专业供给,服务好国家教育改革示范区、试点区建设。”


2月10日,海淀进校召开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全体教职工大会,会上部署了全面恢复线下教研的相关工作。各学科教研员根据教研课程内容和本年级教师人数选择线下研修教室。教务部门及时下发通知,将相关要求和温馨提示送达区内每一所中小学。资源中心的老师们调试研修教室设备,大屏、话筒、照明、空调逐一落实,测试签到打卡小程序。行政后勤组织人员,对教室进行消杀、通风、保洁。各部门积极配合,准备工作紧张、有序地展开。








“各位老师,大家好!经历三年线上教研后,今天我们又在线下相聚了!”


“老师们,本学期围绕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的推进,我们的教研计划是……”


2月13日,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重返校园,一张张青春的面庞又出现在春日的校园里,老师们兴奋地走进课堂,重启线下教学。海淀进校的新校区,也迎来了参加线下教研的中学生物学、初中道法、高中思政学科的老师们。

上午8:15左右,各校校车陆续来到远大路29号,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线下教研场景呈现在我们面前。说它熟悉,海淀的老师们每周半天按照学科来进修,是海淀教育坚持了40多年的传统;说它陌生,全新的进修场地,全新的手机小程序签到打卡流程,还有三年线上教研后终于恢复回线下,海淀教师对教研质量与自我能力提升的期冀。









中学生物学教研员 杭跃男:从紧张到感动。恢复线下教研,第一次活动,说实话有点紧张。周一早上8:00,我到达阶梯教室时,看到陈颖主任、思南主任已经早早到了,他们在查看投影、空调等设备是否准备就绪。资源中心给每个教室配备了一位老师,帮助大家签到。李宏伟副校长和后勤的老师们在学校大门口引导着。学校各部门为线下教研提供了全面的服务和支持,这让我稍紧张的心一下子就踏实了。

当老师们陆陆续续到达会场,看到熟悉的带着微笑的面孔,异常亲切;重新认识了只在线上见过的新任老师,非常开心。一位老师,在进修结束后专门留下来等我,只因为疫情期间我在线为她辅导过研究课,她要当面说声谢谢,我感到特别温暖。

从线上恢复回线下,我们要更加认真准备研修课程,增加互动式研修,让老师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带着希望来,带上收获回。

北京市第十九中学思政教师 李守才:大数据和互联网叠加赋能教学与教研,拓展了教学和教研的时空与纵深。但网络教研有其无法回避的短板,借助技术手段实现的交互性带来的获得感不足,主体意识容易迷失,久而久之教研模式易趋于固化,无法适应不同学业水平学校和师生多样化教学教研需求。线下教研的优势在于:首先,突出了研修中教师的主体意识,大家可以面对面地现场表达,教学中的困惑,专家能现场答疑解惑。同时,借助智能互动大屏和专家讲解,教研指导更加真切熨帖。第三,来自不同学校的同学科教师朋友可以面对面地交流、交心。就像今天,大家疫情后第一次见面,嘘寒问暖中不乏教学资源、信息的相互交流和思考的碰撞,这是三年线上教研体验不到的快慰。 高二年级第一次教研活动,任兴来老师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具象化地展示了教材的建构和大单元整合、学科综合性整合间的关系,让我们豁然开朗;真问题、真情境、真解决,基于问题导向,知识重构为支架,继而通过有效的任务展开驱动,教学和教研在线下研修中相互渗透。我想,教研的真正价值就在这里。


“线下教研的关键还是提质增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以高品质教研服务海淀教育高质量发展。”


“能不能在手机签到小程序运行的同时,提供二维码扫描签到?”


“电梯的运行情况怎么样?能不能给北部学校的校车提供停车位?”


2月13日下午16:30,罗滨校长召集教研、教务、资源、行政后勤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召开线下教研工作专项推进会。

罗滨校长指出,建校五十年再出发,在新校区开展线下教研活动,这是“学校恢复正常校园生活秩序”的应然之举。教学、教研都需要固定的时间、空间作为保障,学习应当具有仪式感,无论是学生学习还是教师研修。

同时,这也是考验干部团队全面提升组织管理能力的关键时刻,大家要学习现代管理制度先进经验,在组织与协调方面,正确研判,提前沟通,加强落实。

罗校长请大家结合第一天线下教研的调研情况,本着“说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原则,共同协商,积极推进,解决落实。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常务副校长 姚守梅:线下教研恢复,老师们来进修将付出相应的时间成本,但保证了在固定时间固定场地进行专题专项研修的优秀传统。更为关键的是,线下教研可以更好地整合、使用新校区的软、硬件资源,让老师们在主题聚焦、形式灵活的工作坊研修、跨学段研修、跨学科研修中充分研讨,众筹智慧,解决当下教学工作中的难题。我们教研部门面对这一变化一定要加强学科研究,进一步推动“5+M+N”教研课程的内涵式发展。面向全体的“5”课程,要更重质量;具有选择性的“M”“N”课程,要更有特色,更好地为海淀师生成长赋能。 选课走班后,学校排课难度增大。现行的海淀区各学科进修时间段安排,与选课走班的情况出现了不匹配,对此我们一直在思考。恢复线下教研,我们将积极调整改进,争取使用相邻学科组合安排研修时间的方式,破解这一难题。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教研主任 崔琰: 从今天调研的情况看,老师们整体还是非常兴奋的,可以说是渐入佳境。从门口到教室怎么走,签到出现卡顿,大家有些着急,但一进入教研活动,状态马上就好了,认真、投入!活动结束,很多老师意犹未尽还在讨论研修内容。线上教研是我们应对疫情期间师生居家的临时举措。三年来,各位教研员和广大教师携手,打造了质量过硬的教研课程,满足了抗疫期间教研、教学的需要,保证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线下教研具有更利于主讲教师和学员教师沟通,更有助于思考的现场生成,更有效保护主讲教师知识产权等优势。我想,恢复线下并不等于结束线上。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互联网+”技术下的线下线上混合教研模式,更好地为教师服务。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 钟建业: 从明天开始,在运行手机签到小程序的同时,我们技术部门还将提供二维码供老师现场扫描签到,努力解决人员过于集中,网络卡顿的问题。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务处主任 徐洁: 在每学科研修活动前后,我们都组织教务处工作人员开现场会,就出现问题的解决作总结,提炼经验,对未出现的问题作研判,做好准备。后面几天,中学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每学科进修人数将超过1200人,这对我们是一个挑战。一天调研下来,大家讨论的结果是——确定点位。比如老师们进来,我们按照校门到教室的路线,确定大门口、下沉广场拐角处、楼门前、电梯楼梯口和相关楼层这几个重要点位,树立标识,安排人手,有效引导。教研活动开始,按照点位,教务人员重新分布,及时解决偶发问题。教研活动结束,教务人员再次回到相应点位,有效疏导。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后勤主任 张斌: 李宏伟副校长带着我们对校车的行车路线重新做了规划,学校东门和南门同时开放,实现分流。我们再安排一些工作人员,在老师们上下车的时候,帮助引导各校校车分流,人下车走,一定要保证教师的安全。











2月14日下午、2月15日上午,中学英语、语文学科的老师们如约而至,每学科1200余人同时进入校园。在明确的路线标识帮助下,老师们欢声笑语走进各年级的教室;在教研员精心准备的研修课程中,大家迅速进入状态,专注研修,心无旁骛;在引导人员的指挥下,各校校车整齐有序;在报告厅、南楼、北楼的大小教室里,集体研修、工作坊研修、线上远程研修同时进行。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语文教师 罗颖:从入职开始,每周三的进修就是语文学科的盛会。校车载着老师们从四面八方汇聚二办,我们听讲座谈想法,在交流中碰撞思维,不断汲取养料,改进自己的教学教研。 疫情来袭,我们转战线上,积极研发空中课堂、参加云教研,在没有硝烟的战场,贡献智慧,相互砥砺,创新并积累了丰富的线上线下教研方式和内容。 现在,来到新址,研读新课标,开启新思路,每个人心中都涌动着热情与渴望。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落实,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群设置,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这些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孕育了更多突破自我、创造价值的机遇。 新学期,新开始,当一切欣欣然张开了眼,我们要做的就是拥抱变化,更新自我,在教研中成长,与教研共成长。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英语教研员 孙铁玲: 我刚到报告厅一层大厅,就被本年级和非本年级教师的口头问候、握手和热情的拥抱所感动。提前半小时,主讲团队已在第一排就坐,并调试好课件。在现场,能看到每位听讲老师的表情,听到发言后观众席上响起由衷、热烈的掌声,这对于研修的组织者很重要,我们通过观察学习者的状态,对研修活动的质量作出评估。 我对每一位发言人都进行了点评,看到老师们专注的神态——思索的凝眉瞬间、赞许的点头、会意的微笑,我的内心也升腾起快乐和欣慰,更感受到肩负责任的重大。














第一周教研活动大部分学科聚焦学期5+M+N研修计划的解读,教研员们以课标、学业水平等级为依据,以问题诊断为起点,从整体到局部详细解读计划制订的思路。部分学科还组织了形式丰富的中心组研修和试题评价工作坊,展现了教研员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优秀的管理能力。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物理教师 张雨硕:终于又迎来了海淀区的线下教研!参加线下教研进修是教师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线下上课,教师线下教研,我们要给学生做好榜样。 今天琚鑫老师的微讲座让我更深入地了解物理学科的最新教学理念和方法,讲座中包含了对期末考试的数据分析及不同层次学校乃至班级的归因分析,分享了二轮专题复习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促进了我对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教学的深入思考。教育教学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反思的过程,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的需求;同时,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效果,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北大附中新馨学校音乐教师 张洁莹:作为一名刚工作两年的年轻教师,入职以来,我一直在线上平台参加教研活动。第一次参加线下教研,见到了许多大名鼎鼎的前辈,内心十分激动。过去三年,线上教研为教师们提供了许多时间和路程上的便利,推动了数字化教研资源的开发,但能够坐在大家身边亲耳聆听观点的交流,感受思想的碰撞,这种研讨的感染力与团队的凝聚力是线上教研所不能提供的。感谢能有这样好的中心组团队一路带领着我们前行,也感谢能有这样好的研修空间帮助我们成长。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我们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机遇,让教研和教学携起手来,继续大步向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淀线下教研全面恢复。进修学校新校区就是我们全区教师的家,这个家不仅有新大楼,还有“大教研”,更要做大学问。深耕精研五十载,启航远大新征程,我们不忘“成就教师、发展学生”的初心,以怀进鹏部长“引领教师教育创新”的寄语为奋斗目标,诚邀全区教师和我们一道打造顶“天”立“地”的高品质海淀教研。您,或是来参加研修,或是来参与讨论,磨课、磨题……即便是遇到了困惑,感到了疲惫,请您放心——海淀进校的大门永远向您敞开着!


文:田圆 王梦

图:张烨 徐磊

编辑:夏玲玉

进修要闻
版权所有: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北京市海淀区远大路29号 100097
事业单位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6381号         京ICP备14062318号-4
Baidu
map